【專家開講】天天跑週週馬 當心疲勞性骨折找上門!
2019/07/23

 

每到馬拉松賽季,你身邊一定也有幾乎週週都在社群曬馬場照,或是結算動輒 2、300 公里起跳月跑量的朋友,或者,你自己正是這樣的「跑步狂」,但在心生佩服與享受暢跑之餘,可得小心「疲勞性骨折」找上門!

 

 

「疲勞性骨折?聽起來好可怕,跟骨折一樣需要打石膏嗎?」本篇特別邀請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——黃博靖,來帶大家認識這乍聽很驚悚、容易被忽略,但又跟愛運動的你我息息相關的慢性運動傷害——疲勞性骨折。

 

什麼是疲勞性骨折? 

「所謂的疲勞性骨折,又稱為壓力性骨折或應力性骨折,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骨骼過度使用,導致疲勞積累,使骨骼慢慢產生骨裂的一種運動傷害。」黃博靖院長首先談到。 

 

 

一般來說,疲勞性骨折多好發於承受身體重量的骨骼上,如下肢骨骼。以跑步為例,脛骨、蹠骨及舟狀骨都是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部位,常見症狀是患部會有明顯疼痛感、出現腫脹,但是不易摸到骨折處。 

 

而好發族群除了專項選手以外,舉凡運動量過高或太過密集,如週週參賽的跑者、鐵人三項愛好者等,都是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高危險群。除此之外,像是骨質密度較疏鬆的女性、年長者,以及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等,也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對象。

 

預防勝於治療,避免過度運動才是根本方法

如同前面所提,造成疲勞性骨折的主因主要在於骨骼的過度使用,因此想要預防疲勞性骨折的根本方法無他,那就是「適度控制運動量」。 

 

 

所謂的適度,除了要避免運動強度過高、太過密集以外,適時的放鬆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另外,像是增加鈣與維生素 D 的攝取,或是穿著高緩震的運動鞋,也有助於降低疲勞性骨折發生的機率。 

 

休息是為了跑更長遠的路 

針對治療方式,黃博靖院長表示,疲勞性骨折與一般性骨折不同,由於其裂縫較小,所以通常較難透過 X 光確診,加上疼痛症狀與運動後肌肉痠痛或肌腱發炎相似,因此常被忽略。

 

 

「以跑者為例,患者多半一跑步就痛,不跑就不痛,檢查韌帶或肌肉可能找不出問題,但痛症卻反覆性復發,此時就要留意有可能是疲勞性骨折,建議要盡速就醫。」 

 

一般來說,疲勞性骨折只要休息 6 至 8 週,骨裂處自然就會癒合,若症狀加劇,或有明顯移位,可能就需要開刀治療或手術固定。 

 

 

「除了休息,由於疲勞性骨折通常不會只有骨頭有問題,而是多會伴隨周遭肌肉的緊繃,因此可以藉由物理治療來針對肌肉作舒緩放鬆,若有腫脹的情況則可透過貼紮壓迫、冰敷或是超音波,來減緩症狀。」黃博靖院長更進一步地分享。

 

 

至於復原時間,黃博靖院長說,不同部位所需癒合與復原的時間不盡相同,一般會建議至少休息 6-8 週再開始嘗試運動,即使恢復情況良好,也應循序漸進,若是操之過急,不僅容易導致症狀復發,嚴重者更可能需要加倍時間復原,甚至無法恢復過往運動水準,可謂得不償失。

 

 

正所謂馬場永遠在,正為疲勞性骨折所苦的你,記得要耐住性(腳)子(癢),好好養傷;而總是追求高跑量、重賽事的你,也別忘記要懂得拿捏分寸、適度休息,畢竟凡事過猶不及,讓身體保持無傷、健康暢跑一輩子,才是至高的運動法則喔!

 

 

採訪|Hedda.c

撰文|JOYCE

 

 

更多運動員故事、運動知識與運動按摩服務,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: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