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年亞洲盃,正值「黃金世代」接棒的過渡期,歸化長人戴維斯因為椎間盤舊傷復發無法出賽,曾文鼎也因傷婉拒徵召,另一位飽受傷病所苦的田壘甚至根本不在籃協提交的 24 人大名單中。正當禁區缺乏老大哥坐鎮時,吳岱豪依舊爽快地首肯加入,儘管他甚至不確定自己的膝蓋還能否負荷這樣高強度的賽事;儘管他才剛在前一個月完成婚姻大事,理應與另一半享受短暫的職業球員假期;儘管那已經是他連續第 16 個年頭為中華隊效力,依舊瀟灑地披上那套熟悉戰袍,或許這項決定對他來說,既艱難卻又無比簡單。
「全休對我來說很煎熬,尤其當訓練量很大時,一停下來,不僅體重增加,也曾想過不然就放棄跑步好了。」 他是林尚平,大家都叫他 Peter,2018 年末,連續在上海馬拉松與台北馬拉松突破個人最佳成績, 正值體能的巔峰狀態下,卻因沒注意的過度訓練,導致小腿脛骨幹的疲勞性骨折,所有練跑、賽事戛然而止。事隔一年,他如何調整心態與步調,並重新訂下目標,讓自己再回到那熟悉的賽道上呢?
「感覺是過了一個人生,從起跑,然後碰到一些低潮、高潮、很開心的時候,直到你過線。每場比賽都有不同的經驗,對來我說,運動就像一位人生導師。」
2019 年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榜上,多了幾位用藍字標示的新入榜者,蕭昱就是其中一位,以 2:26:05 的成績名列第 25 傑。而若你有在關注鐵人賽事,甚至置身鐵人圈中,對這位美國矽谷工程師,同時也是臺灣超級鐵人紀錄保持人一定不陌生!
黝黑肌膚、陽光笑容,紮著俐落馬尾的她是人稱「烏烏醫師」,擁有婦產科專業的烏恩慈。不說你可能很難相信,眼前看起來十分健美、渾身充滿正能量的烏烏,其實也曾有過一段胖到 70 公斤的「黑歷史」。
如同許多愛上跑步女孩的故事開場白,烏烏也曾經是個不愛運動、討厭上體育課的「非運動份子」。直到過了 30 歲的檻,自覺體力開始下滑,才開始接觸健身跟跑步,想不到不只就這麼搖身一變成為馬拉松、重訓,樣樣來的「運動咖」,還因此結合自身從醫專業,致力推廣孕婦運動。
「跑步讓我變成更好的人」,笑稱這句話太矯情的她,卻正是不折不扣的最佳實例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烏烏的故事吧!
他是謝佳晉,人稱 Jimmy、雷米,一名擁有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40 分 05 秒的「速」人跑者。
翻開他的個人社群頁面,滿滿都是精實的跑步貼文,再看看照片中合影的友人,不是台灣馬拉松百傑、就是跑圈名人⋯⋯如果不說,你可能還以為他是跑齡甚久的科班運動員,但其實跑齡僅有四年的他,不僅有著建中、台大的高學歷,一年半前還是一名獸醫師。
除了靠天份、肯努力,謝佳晉說,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讓他得以不斷前進的動力。而在卸下獸醫白袍,轉至知名科技品牌 Garmin 任職,除了更投入跑步,現在也結合所學在網路平台上執筆分享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!